总机电话:021-51212088项目接洽:4001101800 / 13761032326

新闻资讯

News

旅游景区的类电影设计思维 ——电影叙事对景区体验空间营造的启发

2016-01-07
电影是一门讲故事的艺术,以精密的叙事结构,通过感官传达来影响观众情绪,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为观者提供独特的情感体验。对于如何安排叙事结构及叙事方式以触发受众体验感,电影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

旅游景区的天然“叙事性”

旅游景区是通过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情感体验,作为一种为体验而存在的空间类型,景区会面临一个问题——体验空间的内在逻辑是什么?从组织、提供游览的角度来看,景区通过对空间的构筑大小、游览序列、时间节奏等进行有意识的安排,让位于其间的游客依据自身的知觉获得体验,可视为是一种类似电影的“叙事空间”。不过与电影相比,景区空间具备除语言以外所有的叙事因素,比电影更多出一个“空间”的维度。从这个层面上说,旅游景区空间具有天然的“叙事性”。然而在当前的许多景区中,叙事性并没有得到重视,大部分景区只是无意识地围绕旅游资源安排空间,并不自觉地忽略了空间叙事方式的草率给游客体验带来的负面影响。 

旅游景区游览体验空间设计的“类电影”叙事思维

电影的叙事结构是影片的总体架构方式,是影片生命的骨骼和躯干,也是其面貌和风格特征的最重要表现方面。从宏观上说,电影叙事是电影整体系统的组织关系,如类型片结构模式;从微观上说,电影叙事体现在影片内部各元素的组合关系,如情节、画面、剪辑组合关系。总之,电影叙事结构参与元素多而复杂,需有精细的情节设计和精巧的结构布局才能讲好故事。

在电影叙事的启发下,旅游景区的空间设计实际上成为了一种“空间蒙太奇”。蒙太奇意为装配、安装,原本是电影业引用自建筑学的概念,指电影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蒙太奇思维是指在叙事中时空具有高度自由的一种思维方式:空间和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为了体验而进行调整和重构,这就为景区体验空间设计指引了方向。

1.从空间结构转向叙事结构

传统的景区空间设计是以空间结构为基本骨架进行空间的组织与分割,注重空间使用功能上的系统性,而在空间的表达功能设计上趋于零散和保守。叙事化空间思维则将整个景区空间看作一个叙述的整体,有整体的情景主题和和对应的情景内容、情景空间体系。在空间的表达上,可以按照景区体验的最优化方向,对游客的体验时间和体验空间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和重构。

对于景区来说,叙事结构就是围绕景区的体验主题而设定的向游客“叙述”的方式,是对景区中游览空间和时间的巧妙安排。尽管没有电影那样直接、具体,但景区空间的叙事结构足以支撑景区体验的传达。有意识的时空编排叙事结构可以使叙事更具张力。在电影中常见的叙事结构有顺叙、并叙、插叙等,将其引申到景区空间,可以想见其应用:

顺叙结构。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以清楚的条理进行时空序列的安排。顺叙可以是时间顺序、空间变化顺序、或体验发展规律顺序等等。这是最为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也是其它叙事结构衍生发展的基础。大部分的好莱坞电影都遵从顺叙结构,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进行,这其中时间是由“始”向“终”行进的,以一维性进行叙事。而在景区空间中,顺叙也是大部分景区的空间叙事结构,比如传统景区游线设计就是按照顺叙的思路布置的,其中“不走回头路”的原则充分反映了顺叙的一维性叙述特征。
并叙结构。电影中的并叙结构是对传统顺叙结构的突破。并叙强化了空间,并可创造出独特的叙事节奏。在多线叙事的组合之中形成相互的对比或阐释关系,强化了叙事的表意性。如电影《云图》,通过六个跨越时空故事的拼合,营造出了一种分离而又统一的观感,展现了极其宏大的主旨。就景区空间来说,原本在两个或多个时空出现的场景出现在同一时空中。这种结构常常出现在多种旅游资源集聚的情况下,形成多种叙事场景的交替对比,突出了悬念和对比,进而联合成为了更为丰富的整体空间。如山东崂山风景区素以山、海、林、泉兼美而著称,在悠久历史中发展起来的游线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从而自然形成了并叙的空间叙事结构。
插叙结构。在系列场景中插入一个异质场景,创造出一种体验上的偶然性和趣味性。异质场景的插入并不是完全无关的场景,而是在相同的体验背景下进行的巧妙安排,从而更加深化了体验主题。景区空间中的插叙,典型的成功案例为上海松江方塔园。在由东门前往方塔的游路中,设计者在两端的开放空间之间巧妙地增加了一段林荫堑道,在其中多次微调道路高程和堑道宽度,不但化解了方塔高程相对东门偏低的弊端,同时还丰富了游程体验,提升了游客的期待感。

除了以上三种典型叙事结构,电影还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参考素材,如环形结构、片段性结构、套层结构等等,这些多样化的叙事结构都可以成为景区空间结构叙事化的灵感来源。

2.从现实时间转向体验时间

以传统的设计思维来看,游客的时间是顺序的,仅能通过游线安排进行间接设置。而从叙事设计的角度来看,真正重要的时间是体验时间,它是人的感觉时间,可以随叙述的需要摆脱直线的、单向的和单目标流动的束缚。著名的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曾提出文学叙事节奏的四种类型:暂停、场面、压缩和省略。而电影叙事学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了一种特殊的类型“扩张”。这五种类型实际上就是现实时间与体验时间的不同对比结果。可归纳为:

暂停:现实时间暂停,而体验时间继续。如在一些静观的景点中,游人驻足观赏、感悟等;
场面:现实时间与体验时间接近,如漂流活动,体验时间和现实时间基本重合;
省略:体验时间暂停而现实时间继续。当环境信息简单无变化,对环境的认知体验将暂停,仅现实时间继续流动;
压缩:现实时间长于体验时间,往往是由于周边环境较为单调,同时心中充满预期和想象,比如一些景区由于入口离景群距离过大,需以电瓶车接驳游客,这种体验即为典型的压缩;
扩张:体验时间长于现实时间,可能因空间环境的复杂和路径的曲折而导致,如一些步移景异的传统园林,游线不长却可以游赏良久,仿佛移天缩地。

这五种叙事节奏在景区中各有不同的应用场景,服务于整体叙事结构的实现。

3.从场地转向场景

一般来说,景区设计时,景区空间会被分为大大小小的场地单元,这是景区的基本空间单元。但场地仅仅是一个空间概念,从景区体验的连续性角度看,还需要从时间维度加以考虑。这就牵涉到电影的“场景”概念。场景是一个复合词,“场”是时间概念,指电影中的基本段落单元,即故事的一个片段,而“景”是空间概念,指故事发生的空间环境。可见“场景”是一个动态的时空概念,场景设计就是电影中角色造型以外的一切物的造型设计,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场景设计的手段一般为: 1、分析剧本,掌握资料;2、从人物入手,从戏出发;3、体现时代特征与地方特色;4、创造环境氛围;5、以小见大的景物细节。从以上手法中可以发现,场景设计的视角是完完全全“情节化”的,这与从理性角度出发,更加“观念化”的一般空间设计思路有着较大的不同,可以总结为:场景是在特定的时间阶段内,具有叙事性特征的空间场所。

借鉴电影场景的概念,景区的空间场景可以在场所概念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景区的场景往往落在空间中的视觉焦点和停留场所,并强调空间的感性体验,让游客成为场景中的主导因素,经由空间设计手段的引导,激发游客在其中的感受和想象。

就设计的技术方法来说,常规的空间设计往往以平面图为核心,包括透视图在内的其它图件为补充。而场景设计通常以场景透视图为核心表达方式,其它图件为补充。过往的旅游设计中默认继承了常规思路,但平面图对于旅游体验的传达是较为无力的,需要通过一张张场景设计图,展现感性体验的内核,进而指导传统图件的制作。

结语 

本文初步探讨了借鉴电影叙事的方法与经验,在景区空间中以“叙事”作为一种空间意义的表达方式来达成游客体验营造的设计思路。可以预见,沿着空间叙事设计的思路走下去,景区的空间叙事设计不仅能成为营造景区文化内涵和表达景区精神本质的重要途径,也会是构建场景意义和情感体验的有效方式。
沪ICP备13011172号-6 Copyright © 2021 KCH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