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21-51212088项目接洽:4001101800 / 13761032326

新闻资讯

News

场景空间设计探析

2016-01-07
塑造空间是旅游规划师的基本创作行为,为了使游客的体验更加丰富深刻,我们有时会不自觉地在设计空间时赋予一些虚构的情境,这就是一种预设场景的行为。

 一、 概念界定
1、空间与场景
首先空间与场景两者互为存在,空间是场景的基础,场景离不开空间,场景的存在与空间的承载是分不开的(如图1);其次二者相互包容,场景不仅包含了空间的所有实体要素,还包含了空间中人的要素与公共活动的情感体验(如图2);再次,二者在时空特性上有机对接,随着时间的推移,场景是不断变化的,可能是一种场景的重现与延续,也可能是场景的叠加与更替。

图1空间与场景互为存在



图2 同一空间可以容纳不同的场景

图3空间中场景不断变化

2、体验与场景
体验是一种来自于人类感性的情感表达,是现实场景空间要素在精神层面的情感表达,只有进入最顶峰体验的人,才能感悟人类创造的终极境界,所以空间的参与体验是构成空间场景的核心内容,是场景空间设计的重要因子。

二、场景空间的评价标准

1、注重人的情感

场景空间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人们在活动中的体验感能够实现最大化,优秀的场景空间,不仅是建立在它的艺术成就上,且更注重人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人既是体验者又是构成要素(如图4)。

图4 人的参与体验是场景空间的核心内容

2、场景空间的主题性
    
场景空间应当有其特定的主题性,在设计场景空间时要对自己设计的意图特别重视,对要参与的人和表达的主题有充分的考虑,创造出性格鲜明、主题明确的公共活动空间场景。

3、场景空间的实用性

场景空间实用性的标准就是要求在空间创作过程中对空间要素进行一个有力的“瘦身”,对场景各个要素的选用、提炼、表达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式。这里所指的“瘦身”,并不是对场景深度和强度的减弱,而是通过实用性这一指导方法,让场景空间紧扣体验深度,让空间要素的使用目的更强,对无用的、无意义的、无的放矢的元素坚决舍弃。

4、场景空间的层次性

场景空间的层次性主要是衡量空间情感体验的广度和深度,使用者在感知空间的时候往往有一个过程,就如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一样,都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场景空间的层次性表现为场景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秩序性,以及有规律的编排,使空间中的人按照某种逻辑性去体验、感知、升华。

三、场景空间的设计手法 
    
场景空间的设计手法可以依照GIS的图层叠加方法,将各个要素一层层叠加。第一层是确定性要素,第二层是半确定性要素,依次类推,把各个要素进行图层式的叠加,最终形成我们需要的场景空间模型。

1、场景空间的确定性要素设计
空间实体是形成场景空间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活动都离不开一个实实在在的物质空间实体,作为第一图层,我们从平面、剖面和各自的情感体验来分析:
1)场景空间的平面及其体验
线状平面场景空间。线状平面场景空间的特征主要是空间狭长,因此对应的空间场景情感体验是“方向性、运动性、增长性、发散性、延伸性等”。由于上述特性,而且在动势的方向上又参与了时间的因素,成为一种重要的场景形式。由于线状场景空间有着强烈的方向感和指向感,一些纪念性、展览性、宗教性的空间场景大都是如此手法,如通过长长的直道,道路两侧分布纪念性的雕塑或景观等。
围和场景空间。围合空间场景形式强调的空间体验是“聚集、包容、联系、相容、交往”等,它的最基本情感体验是围合性、封闭感,故形成的空间场景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围合空间有正方形、矩形、圆形、梯形等,这些空间平面形式每个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与对应的情感相关要素,从空间的中心到各个边缘的长度近似,没有明显的方向感。
线性和围和空间的组合。线状和围合这两种空间经常组合应用,二者的组合方式多种多样,方法也是因人而异,主要以能产生丰富且极具体验感的公共空间场景为目的。
2)场景空间的剖面及其体验
场景空间的剖面大致有三种形式:基本、正斜、倒斜。实际运用中,三种形式会发生变化,也可能是相互多变地组合。这里只从空间实体距离(D)和高度(H)的比例关系来对空间剖面与场景体验做研究。列表如下:

2、场景空间的半确定性要素设计
1)界面及其体验
    场景空间的界面设计有一种基本的模式即继承和转义,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原始的某种特定物质进行继承、加工、转义来获得符合现代人需要的一种设计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它是设计师通过唤起人类内心深处的原始记忆片段,来转义出现代设计的一种方法。二者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处于空间中的人和空间场景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所使用的方式与方法。
2)色彩与质感及其体验
  场景的色彩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设计要素,在使用者心里的比重非常大,而且与时代、心理感受、属性认同都紧密联系在一起,是空间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质感对应的是材料的选择,材料又与文化背景、地域特征等紧密联系,成为构筑特色体验的重要因子之一。
3)空间细节及其体验
    场景空间的细节是使用者能够感知场景的重要方面,从细节中可以发现很多具有感染力的信息,增加了空间场景的可读性与耐读性。一个好的公共空间场景设计,往往包含了很多优秀的细节设计。
3、场景空间的非确定性要素设计
非确定要素是空间场景的第三图层,以“人”作为构成要素为核心。人是构成空间场景中重要环节,一个场景的好坏、气氛的优劣与人的因素密切联系。人的因素可以归结为心理情绪、精神感受、历史记忆、思维感知、文化传统、地域特征等的综合。空间场景中人的行为是有规律可循的,具有复杂性、个体情感性、参与性、体验性、层次性等特征。

四、场景空间的生成 

1、场景要素的搜集
场景要素的搜集是指从场景空间的形成过程出发,设计师通过对生活和物质进行深入的研究与体验,总结出一些普遍性的规律,从而运用到设计过程中。

2、单一场景空间与复合场景空间
搜集的不同场景需要素进行编排和整理,以增加空间场景的丰富性、层次性与联想性。各个要素的组合首先形成的是单一的空间场景,是一种画面中时间点上的定格。单一空间场景形式包含了空间要素中的各个方面,空间是相对确定的要素,配景是半确定要素,而人的情感体验是非确定的要素。单一场景空间的特点是它具有一定的主题性、能够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但是存在形式单一、表现力有限、空间场景时间感缺乏、空间场景的体验性不够等缺点。在实际中,景区的大多数场景空间都是若干单一场景空间的复合体,即复合场景空间。场景的复合具有很强的层次性、连续性,场景的叠加使得空间更加丰富,增加了体验的丰富程度。

3、复合场景的编排策略
1)按照时空顺序
按照时空顺序来对场景进行编排,是一种最简单也最有效的编排方式,使场景的出现按时空上的先后,使原本杂乱的场景布局有了一个明确的时间轴来将其连接起来。按时空顺序打造主要有串联式、放射式和放射串联式,这三种形式构成了场景组织的基本形式(如图5)。

图5串联式、放射式、串联放射式图解

2)按照场景顺序
空间场景的编排还可以借鉴戏剧学理论中场景编排的策略,即场景的倒序、插序、并序、断序和跳序。此外,场景编排还可以按照人的某种特定的思维逻辑来进行编排(如图6),这种逻辑关系是人类在思考问题和行为动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成为空间场景中一种重要的编排方式。

结语

场景空间的设计方式是基于旅游者体验需求的不断变化而逐步发展的,如何将空间实体要素与行为主体的情感融为一体,营造出让旅游者作为第一主角参与体验的场景空间模式,将一直是旅游规划师致力于研究的课题之一。
沪ICP备13011172号-6 Copyright © 2021 KCH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