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21-51212088项目接洽:4001101800 / 13761032326
近日,国家发改委联合财政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制定下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
该计划针对西藏自治区、四省藏区、新疆自治区南疆四地州、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推进旅游业发展,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脱贫致富。
这份行动计划虽然初心是扶贫,但是,对于美丽中国的建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依托生态优势,深度贫困地区旅游业迎来飞跃发展
深度贫困地区虽然错过了传统城镇化的发展红利,可是也因此而避免了工业化带来的污染,保留了非常原始的生态环境,这恰恰就是深度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最大的差异性,也是发展旅游业的后发优势。以前,深度贫困地区的旅游业迟迟不能崛起,主要就是因为基础社会条件太差,可达性不足。《“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要“大力改善‘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可进入性和接待能力”,并且这个计划的执行时间段是2018年到2020年,说明在短短两年之后,深度贫困地区的旅游可达性就会大大提升。
二、依托文化优势,深度贫困地区旅游业迎来融合发展
《“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要“发挥旅游经济在脱贫攻坚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积极作用,带动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深度贫困地区都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尤其是“三区三州”更是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地区,因此,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深度贫困地区民族文化的活化利用。首先,发展旅游业可以帮助深度贫困地区保护文化资源,在长期的贫困中,地域文化会慢慢衰退,旅游业的繁荣则能够让原本空心化的地区慢慢吸引更多人进入,从而为文化保护提供基础。其次,发展旅游业能够让贫困地区实现文化创新,在长期封闭状态中,文化会失去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也就慢慢失去了创新力,旅游业能够帮助深度贫困地区引入更多游客,形成现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交流契机,促进地域文化的创新。
三、依托资金优势,深度贫困地区旅游业迎来快速发展
扶贫工作开展了很多年,归根结底,扶贫还是要引来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毕竟政府的扶贫资金只能起到先导作用和基础作用,但是,如果一味依靠政府来投资,也是不现实的,只有调动起社会资本的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
因此,《“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提出了“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旅游项目,支持本地宾馆饭店、景点景区优先吸纳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就业。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通过PPP、公建民营等方式参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中还提出“支持中国旅游产业基金募集和引导各类资金优先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设立旅游产业基金。”
可见,国家已经开始重视社会资本的引导,让贫困地区成为社会资本投资的热土,而热土效应的形成,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激活后发优势,让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形成差异化的发展模式。
以下是《计划》全文
“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改造
升级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西藏办、中央新疆办有关要求,按照《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西藏自治区、四省藏区、新疆自治区南疆四地州、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旅游业发展,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脱贫致富,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深化思想认识,明确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个“坚中之坚”,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集成,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改善“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可进入性和接待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深度贫困地区旅游业加快发展,发挥旅游经济在脱贫攻坚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积极作用,带动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三区三州”
(一)加快“三区三州”主通道建设,加强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撑
加快推进G8513平凉经九寨沟至绵阳、G4216成都至丽江、G0613丽江至香格里拉、G3012喀什至和田等国家高速公路待贯通路段建设,到2020年,四省藏区高速公路覆盖所有地级行政中心。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国家战略要求,加强“三区三州”铁路建设强度,强化对外铁路通道建设,努力提高路网覆盖面。优先安排建设资金,加快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扩能工程、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成都至川主寺铁路、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库尔勒至格尔木铁路、克塔铁路铁厂沟至塔城段、阿勒泰至富蕴至准东铁路、博州铁路支线建设;加快推进和田至若羌、南疆铁路库尔勒至喀什段扩能改造工程、西宁至成都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推进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前期研究,支持以地方为主建设阿克苏至阿拉尔支线铁路。
(二)完善区域干线公路网络,促进区域旅游协调融合发展
加快普通国道待贯通路段建设,实现普通国道网基本贯通;以通县国道建设为重点,推进普通国省干线提档升级,提升路网整体服务水平;加强西藏和四省交界地区公路互联互通建设,提升区域对外联通水平。有序推进《全国红色旅游公路规划(2017—2020年)》的实施,积极支持红色旅游公路建设,改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对外交通条件,为旅游业发展创造条件。
(三)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倾斜,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在“十三五”文化旅游提升工程中增补一批旅游基建投资项目,专项用于支持“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项目建设,切实改善道路、步行道、停车场、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消防安防、应急救援、游客信息等服务设施,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善、吸引力强、服务质量好的景区,增强对当地居民的综合带动作用。在“十三五”支持西藏和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方案、“十三五”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方案中期评估调整时,将符合条件的旅游项目纳入规划方案并积极予以支持。加大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发展基金支持力度,指导建设提升一批旅游资讯平台、游客中心、集散中心、咨询中心、旅游应急指挥平台体系,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在实施“厕所革命”新三年计划(2018年至2020年)中,从政策扶持、资金补助、技术服务上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
(四)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
指导“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依据资源特色、交通状况和环境承载力等,开发具有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旅游项目,支持本地宾馆饭店、景点景区优先吸纳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就业。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通过PPP、公建民营等方式参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依托高速公路、旅游公路、风景道等加快建设自驾车、房车旅游营地及相关配套设施,开发自驾车房车旅游线路,带动沿线和附近村民受益。指导各地在深度贫困地区重点村开展停车场、农副产品商店、医疗救助站、垃圾收集站、旅游标识标牌、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等建设,改造提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着力改善接待条件。《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优先将“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鼓励国家开发银行按市场化原则依法合规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提供信贷支持。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全国金融支持旅游扶贫重点项目,充分发挥中央资金的增信和杠杆作用。支持中国旅游产业基金募集和引导各类资金优先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设立旅游产业基金。
三、落实部门责任,强化实施保障
各有关地方和部门要充分认识大力发展旅游在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重要作用,强化组织领导,密切上下联动,注重内外协同。各地有关部门要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紧密结合实际,抓紧梳理政策,做好项目申报和前期准备工作,及时与中央相关部门对接,切实落实好各项行动计划,力争本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实现较大改观。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强化统筹,密切配合,完善措施,加强对地方的工作指导,整合优化现有资金政策,切实形成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旅游快速发展的合力。
重磅!国家发改委:恢复和扩大消费20条措施发布
遴选启动 | 8月31日截止!文旅部等三部门开展老年旅游典型案例推荐遴选工作
国家文物局关于申办2024年和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的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开展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委联合开展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推荐遴选工作
文化和旅游部启动2023年“百城百区”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3年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评定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