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61032326

新闻资讯

News

旅游目的地建设政府如何作为

2019-08-30

旅游业是五大幸福产业之一,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事业属性,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发展旅游产业,一定程度上会缓和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供需矛盾。旅游业也是一个典型的跨界产业,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要素的配置利用,尤其是打造旅游目的地,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构建,必须依靠各级政府的行政手段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如何切实把好事办好,让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够真正成为一项幸福工程,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福祉?这其中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但政府该如何精准发力,有效作为,有三方面的思考和体会。


首先,要在旅游发展规律的认知上有新提升,用心动来引领行动,自上而下形成强大的内生动力。


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有一定区别,它有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实际需求,需要用产业链和目的地的思维来规划建设,必须跳出旅游抓旅游,全面形成自上而下、层层联动、相互赋能的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才能有效保障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因此各级政府在推进旅游发展的战略部署时,解决思想认识和统一的问题至关重要,心往一处想,劲才会往一处使。旅游目的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全力构建美景、美食、美宿、美行、美购、美乐等多种要素集成的产业链,还会涉及到大环境、大交通、大平台、大营销、大监管、大服务等软硬环境的大配套,这些都需要各级政府以系统化思维来通盘谋划,同步实施;旅游目的地建设是一项协同工程,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和乡镇、村级组织、企业和当地群众等各类主体之间的协同,还需要具体平台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环节的协同,不仅会涉及到产品打造、基础配套、环境治理、土地保障等硬件方面的协同,还需要管理、服务、招商、营销、人才、政策等软环境的协同;旅游目的地建设是一项接力工程,不仅旅游单体项目投资从规划建设到建成运营直到见效,需要较长的周期,而且目的地建设作为系统工程,涉及到任务更加庞大复杂,从起步到成型的过程会更漫长,需要有一种“功成不在我任期、建功立业必有我”的胸怀、决心和恒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旅游目的地建设是一项共享工程,必须正确把握国家、地方政府、开发商、企业、游客、原住民等各方的利益平衡,既要注重旅游开发为国家和地方带来的直接税收贡献,还要考虑旅游综合带动的间接效应;既要依法保障企业、开发商的投资经营收益,还要保护当地群众合法的资源要素收益,更要推动实现旅游扶贫富民;既要兼顾区域内部各方的利益,还要维护好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旅游目的地建设必须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我们国家的行政体制决定了政府拥有绝对的资源掌控权和开发决策权,各级政府的一把手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担负着主要责任,从而在行政统筹、资源调动方面也具有很强的话语权,一把手重视可以整合各种行政资源为旅游发展赋能,形成推动工作快速落实的强大合力。


其次,要在目标任务上有系统认知,搞清楚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很多地方在面对旅游发展时,经常会出现一些困惑和误区,要么包揽一切,要么无从下手,不知道政府重点要抓什么?哪些事情要先干哪些工作后做?政府和企业如何分工协作?从而导致发力不精准、发力不持续、发力不见效,这些都是当下旅游目的地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痛点,也是难点。如何破解?


一要完善规划体系。对于旅游规划,很多人认为“规划规划,墙上挂挂”,其实不然,规划能不能落地,不仅仅取决于规划编制单位的实力,还在于委托单位对规划执行的态度和力度。规划不是万能,但没有规划万万不能,打造旅游目的地必须要策划和规划先行,一开始就要研究解决顶层设计问题,要搞清楚在一定阶段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等事关发展的大方向、大目标、大任务、大策略。但总体规划相对宏观,更偏重决策指导,需要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政府作为实施主体的专项规划来补充完善,形成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行动计划的三级体系。


二要打造颜值环境体系。旅游是一种美学体验行为,旅游经济也是一种颜值经济。一个优质的旅游目的地,除了需要打造优质的核心产品,养眼、养心、养颜、养身、养生的美丽环境也不可或缺。现代旅游已经不仅仅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注重的是全身心的体验和感受,目的地建设不仅要让游客记住她,还要让游客第一眼就爱上她,让每一位游客都有一种分享的冲动和再来的欲望,这就需要从目的地的整体美境构建上入手,要注重整体生态保护,多些自然美,同时还要用心打造美城、美村、美房、美路、美田、美水等美丽集成。


三要构建平台产品体系。旅游目的地建设需要构建全产业链,要通过集聚化实现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可充分提高资源的高效利用,这也是政府抓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产业集聚需要平台承接,政府应通过规划来合理安排空间,完善相应的基础配套,形成旅游度假区、特色小镇、高等级景区、大型旅游综合体、乡村旅游集聚区等五位一体的产业集聚大平台。同时要重视旅游招商引资和核心景区开发,突出抓好大项目建设,打造高能级的核心产品。要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民间创客创业,促进新业态的引进,通过“旅游+”和“+旅游”等途径增强旅游产品的丰度。


四要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抓公共服务体系与抓产业项目同等重要,要像抓民生工程一样高度重视。公共服务最重要的就是旅游交通配套,要重点解决快旅慢游交通体系,打通通景公路最后一公里,建设串联各种美丽元素的旅游绿道系统,要把旅游服务驿站、旅游厕所、标识标牌、停车场等各种设施纳入交通规划同步建设。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大力推进智慧旅游服务的运用,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


五要建立旅游立体营销体系。旅游目的地建设需要品牌IP,要精心包装好区域旅游形象,与城市整体品牌形成联动。各级政府领导要主动为旅游站台代言,旅游部门要建立专门的旅游推广中心,搭建旅游市场营销的各种平台和渠道。要建立旅游营销的部门分工责任机制、线上线下推广的渠道机制、内外联动的常态化活动机制、长线和短线结合的市场开拓机制、政府专项投入和企业联合的经费保障机制,形成旅游营销工作的常态化、立体化、精准化。


六要完善市场监管体系。首先要解决谁来管的问题,要强化旅游行政部门统筹协调、牵头抓总的职能作用,通过考核建立部门分工负责的高效联动机制,并根据发展需要逐步建立与之匹配的“1+3”管理体制;其次要解决怎么管的问题,要大力推动旅游全行业贯标和制标工作,用标准化来促进经营规范化,要推行企业诚信经营考核,建立黑名单惩处机制,要制定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大高科技手段的运用,防患于未然。要加大文明旅游诚信经营的日常宣传教育,强化游客投诉无小事的服务理念,把好口碑建设落实到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


七要构建人才保障体系。重点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即一支懂旅游、抓旅游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一支懂管理、会经营的企业经营管理队伍,一支爱旅游、做旅游的一线技能人才队伍。要建立常态化的人才培养、技能培训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通过招、引、育等多种途径来实现人才储备和更新,并不断提升三支队伍的专业水平,充分保障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人才供给。


八要创新旅游投融资体系。政府在推进旅游目的地建设中,资金投入是一个关键问题,也是最现实的问题,大多数地方政府的财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也不会在旅游业的发展上有很大投入,如何破解?六种路径,一是依靠招商引资,通过引进工商资本直投或采取PPP、融资租赁形式来建设开发;二是建立产业基金,通过引进金融资本和财政资金合作来扶持旅游业的发展;三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各类补助资金,并整合使用支持旅游基础配套建设;四是发行旅游产业债券,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用于旅游业发展;五是出台财政激励政策,发动引导民间资金参与旅游业开发。六是成立地方国有旅游投资集团,通过资源资产整合与市场化运作实现资产证券化,进入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


第三,需要在落地实施上有新思路,找准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有效路径和科学方法。


各地政府抓旅游发展都有一个目的地梦想,非常期望有更多的游客和更好的项目进入。如何让梦想成为现实?行之有效的方法比目标更重要,持续发力的过程比结果更应关注,尤其是在旅游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的地方来说更甚。总结分析一些旅游业发展先进地区的做法,有四个方面值得借鉴。一要借力,就是要善于借助来自方方面面的外力,如工商企业的投资力、金融资本的助推力、财政资金的引导力、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和民间主体的原动力,政府要只求所在、不求所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参与旅游目的地建设,通过政策和服务引领,促进共建实现共享达到共赢。二要聚能,旅游涉及面很广,要做想做的事情很多,必须抓住重点寻求突破,通过高度的聚焦实现力量的聚合,逐步积累梯度推进,同时要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切实整合区域内有限的政策资源和各类专项资金,形成一盘棋、办大事的思想共识,集中力量破解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难点和痛点。三要造势,对内要强化宣传发动,拔高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层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人人为旅游、事事关旅游、时时抓旅游”的浓厚氛围,在内部形成步调一致的工作局面;对外要大力营销推广旅游,强化旅游招商引资,通过各种途径讲好故事,吸引更多的眼球关注,全方位展示宜游宜业的对外整体形象。四要抓典型示范,集中梳理一批具有引领性和示范性的项目、乡村、企业和经营户,通过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要素优先保障和部门结对服务,精心培育和持续孵化,“养”出一批成功典型,以此来增强全社会参与旅游发展的信心,助推招商引资和扩大社会参与面,最终通过星星之火,实现燎原。


旅游目的地建设,各地区位、资源、经济条件不同,发展的阶段也有所不同,必须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切实找到一条符合地方实际的特色路子,才能真正打造成让游客喜欢、群众满意、企业受益、全域共赢的优质旅游目的地。

沪ICP备13011172号-6 Copyright © 2021 KCH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