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21-51212088项目接洽:4001101800 / 13761032326
前言
旅游业作为关联带动强、就业覆盖广、综合效益高的综合性产业,创新了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作用。奇创基于对旅游产业的独到认知以及多年乡村旅游服务经验,总结出一套旅游振兴乡村的方法论模型,以此探讨旅游业促进乡村振兴的方法路径。
一、 中国乡村转型升级之路任重道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城乡发展不平衡,二次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区域农村发展差距变大等问题依然存在。目前中国大部分村庄布局千篇一律,文化日益凋敝,产业逐步衰退,面临着发展缺特色、产业缺融合、建设缺资金、落实缺人才等现实困境,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找不到切入点和落脚点。
二、 旅游业在乡村振兴中大有作为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在培育“外向服务”型乡村产业、创新“就地转化”式农民本土就业、激发“自发自觉”的乡土文化保护、打造“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模式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是把乡村的绿水青山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的重要方式。
旅游的发展给乡村带来了新的道路选择,但并不是所有乡村都适合发展旅游。发展乡村旅游既需要考虑资源文化禀赋、产业基础等内在条件,也需要考量地理区位、交通等外在条件,通常都市圈环城休闲带是乡村旅游的开发首选,其次具有稀缺性、唯一性资源的乡村,也有可能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独树一帜。
三、 旅游振兴乡村的方法论构建
依托景域“O2O”全产业链背景,奇创深剖乡村振兴五大基本路径以及旅游产业自身发展规律,总结出旅游业在助推乡村振兴环境美化、IP创建、产业融合、业态开发等六个方面的突出作用,构建旅游振兴乡村的“六力模型”。
1. 造景——环境吸引力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发展乡村旅游的第一步就是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运营思维、超前思维指导美丽乡村环境改造。做到乡村处处“颜值爆表”,让每一位游客都有一种分享的冲动和再来的欲望。
打造靓丽的乡村环境,一方面需要原汁原味,保留乡村自然美,利用连片的竹篱笆、整齐的砖堆、清澈的河流,形成美房、美路、美田、美水等美丽集成,让游客领略不经修饰的自然美。另一方面需要艺术介入,提升乡村气质美,就地取材,趣味设计,对水车、石磨、古井、古树、棚架、水缸等乡土物件进行简单的艺术加工处理,墙体艺术画、彩绘瓦片、猪栏咖啡店等,都是具有乡土创意的网红打卡点。
2. 找魂——IP竞争力
乡村振兴的灵魂是文化振兴,特色化、差异化在乡村旅游中至关重要。而“IP”具有个性化、稀缺性等特点,是乡村快速找到旅游卖点,引爆市场的制胜法宝,在乡村文化传承、特色挖掘、情感治理等方面也有显著作用。
打造乡村旅游IP有两条路径。一是自创IP,通过资源依托法、文化挖掘法、无中生有法,创造乡村独有的IP,解决千村一面的发展困境。日本熊本县创造的“熊本熊”IP,嘉善县大云镇策划设计的“云宝”IP就是自创IP的典型案例。
二是聚合IP。通过IP定位、IP适配、IP导入、IP迭代,用成熟IP带活带火乡村。景域集团总运营的赤山湖国际度假区引入5大IP,就是聚合IP实践探索的典范。
3. 引流——业态生命力
乡村振兴离不开丰富的业态支撑,孕育出适合乡村发展的业态才是乡村旅游生命力所在。精品民宿、度假综合体、农业公园等新兴业态是推动当前乡村旅游向精致化、创意化转变的重要力量。
在体验经济、颜值经济、健康经济等新的市场趋势下,乡村旅游业态应该注重“形式古、业态新”的表现手法,采用旧瓶装新酒的形式,在乡村注入现代化的审美元素,把乡村变成吃喝玩乐的主题场景,构建美景、美宿、美食、美玩、美购、美行的玩乐业态矩阵,让游客在这里慢下来。景域旗下帐篷客、歌谣等“重环境、轻建筑、精布局、玩风情”的全新度假产品,就是此类乡村旅游业态的体现。
4. 蓄能——运营生产力
各项政策利好以及市场需求,驱使多方资本力量涌入乡村旅游,但因乡村旅游涉及政府、居民、企业等多方利益主体,主体不清、规模不大、协作不畅等旅游运营问题也随之而出,乡村旅游大多数缺乏精细化的运营能力。
为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应在运营模式上不断创新突破,打破规划不为投资负责,投资不为运营负责的怪圈,打通渠道、资源、资本、目的地运营之间的难题,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河南神垕古镇、濮塘国家度假公园等就是采用了“投建运一体化”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通过“运营前置化、IP先导、全生命周期服务”,不断适应市场新变化和新需求,为乡村旅游运营提供了新路径。
5. 聚才——人才支撑力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生产力,是乡村旅游项目是否具有自我造血功能的重要衡量指标。目前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和服务人员在旅游产品开发、经营管理、服务意识、服务技能、宣传促销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应该重点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即一支懂旅游、抓旅游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一支懂管理、会经营的企业经营管理队伍,一支爱旅游、做旅游的一线技能人才队伍。在开发初期,主要利用当地人对乡村各类情况更熟悉,更容易操作与开展的特点,以自身培养为主,在中后期,同步引进外部优秀的力量融合,进一步增强乡村旅游中高层管理力量。
6. 渗透——产业拉动力
乡村旅游需要解决的不仅是产品的问题,更是产业的问题。但目前,因为存在产业基础薄弱、回收周期长等问题,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未能形成产业圈生态系统。
乡村旅游产业应发挥旅游业渗透性、互动性强的特点,一切围绕打造产业化链条为出发点,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旅游+”和“+旅游”等途径增强旅游产品的丰度,实现农村一产、二产向三产的转换和延续,从而推动农业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构建乡村旅游产业生态系统。
小结
不同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面临不同的发展问题。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六力模型”,更多是提供一种思考方式,研判自身区位资源条件、产业发展现状等,从环境吸引力、IP竞争力,产业拉动力,业态生命力,运营生产力,人才支撑力六大方面寻求突围路径,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旅游的良性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