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61032326

新闻资讯

News

文旅融合赋能高新区产业、生活“双升级” 的仲恺思考

2019-11-08

前言:

对于众多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来说,文化旅游长期以来并非区域发展的重点。也有苏州工业园区这样实质上的“产业新城”,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也极其注重旅游休闲、商贸服务、美好人居的配套建设。

如今,当高新区遭遇新一代的产业升级,宜居宜业宜游宜闲的综合环境成为了吸引高新产业、高新人才的标配。高新区的发展,也需要开始“用文旅的思维经营城市”。

 

一、高新区为什么要发展文旅

 

自1988 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第一家国家高新区以来,我国高新区涌现出一批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诞生了众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新技术大企业。大部分高新区拥有着宜业的土壤,却在市民美好休闲生活方面有着较大缺陷。坚定不移走产、城、人融合发展道路,筑好环境之“巢”、引人才和产业之“凤”,着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魅力高新区,实现生产、生活、生态“ 三生相宜”, 成为众多高新区未来建设发展的目标。

仲恺高新区作为惠州智慧产业的高地,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部腹地,集聚了众多高新产业,但缺乏优质生活性服务业配套,呈现“工作在仲恺,生活在市区”的常态化现象,“美好生活”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尤其在新时代的“人才争夺战”中,与东莞、深圳相比缺乏吸引高质量人才的软实力。这归根结底是缺乏“宜居宜游”的战略思考。因此,在仲恺高新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课题研究中,选择用文旅融合的思维经营城市, 实现从“产业高地”向“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美好生活高地”的转变。

 

二、高新区发展文旅的关键问题

 

高新区发展文旅,基本存在三大关键问题与难点:


(一)发展空间受限。

大部分高新区寸土寸金,用地供给紧张。为创造最大化经济价值,区内建设用地优先考虑产业发展。加之生态环境保护、住宅用地等因素,发展文旅可利用的空间少之又少。仲恺高新区土地资源缺乏,生态环境欠账多,旅游开发受到限制。

 

(二)文旅基础薄弱

很多高新区在发展初期以工业区标准进行规划建设,注重工业经济发展。虽然这为工业旅游奠定了基础,但目前想要实现工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造与玩的双赢,仍面临不少难题。仲恺高新区多数企业主要着眼于企业形象的宣传,工业旅游尚处于待开发阶段,仲恺文化、古村落文化、侨乡文化等文化资源开发方式孤立而初级。

 

(三)城市休闲氛围不浓厚

大多数高新区产业优势突出,但缺乏高质量的生活服务配套和休闲设施,呈现“强就业、弱生活”现象。“宜业不宜居”成为高新区的一个固有印象。仲恺高新区智能终端、新型显示优势产业集聚,但道路交通“痛点”、“堵点”明显,优质休闲商业与文教卫资源严重缺乏,“工作在仲恺,生活在市区” 呈现常态化。整体观念的扭转及氛围的营造对文旅发展提出了高要求。


因此,在推进仲恺高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重点聚焦研究三大问题:

1、在有限的空间条件下,如何引导文化旅游发展;

2、在优势产业与文化旅游关联度低的现状下,如何融合发展,彰显特色文化;

3、如何提升优化“主客共享”的休闲氛围,吸引并留住产业人才,实现产业与生活的“ 双升级”。

 

三、高新区发展文旅的路径方法

 

基于以上的关键问题,我们从三条路径探索破解之道——


实施路径一:文化遗产旅游化

仲恺拥有众多的客家文化古村,其村落风格独特,肌理尚存,文物资源丰富,传承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但受限于人口外流、建筑荒废和基础设施落后,其价值被严重低估。通过将这些文化遗产旅游化,能够激活古村的文化活力,为区域增加软实力、吸引力。同时,这样一种在原有资源、建筑上进行旅游功能叠加的做法,是解决文旅发展空间不足的重要手段。

文化遗产旅游化主要有两个途径。一种是基于其文化本底进行重塑与演绎。例如琥珀村拥有深厚的客家乡学传统,依托其南嵩书室等建筑载体,布局书室博物馆、国学课堂、休闲书吧等相关业态,打造琥珀乡学博物馆村落,重现仲恺“村村有学堂”的文化特色。另一种则是通过引入外来文创,激活当地文化的内生动力,以创新融合的方式构建新的文化吸引链。例如黄屋村文化聚落通过引进文创人才,导入文创业态,建设艺术家社区,塑造人文地标,植入风俗、茶艺、绘画艺术体验,配套美食、民宿、演艺等旅游要素,将艺术精神充满在村落的建筑中、小路旁、田野上。此外,通过各类集市、节庆吸引更多的文化艺术资源入驻,为这个古老的村落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动力。

 

实施路径二:公共空间文旅化

推进全域公共空间文旅化,满足市民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需求,是实现高新区宜居的有力支撑。通过提升城市公园广场、商圈园区、绿道体系等公共空间的服务配套与基础设施建设,从硬件与软件方面拓展“主客共享”的公共休闲空间,实现生活的升级。

在仲恺高新区,可以结合交通布局和文化特色,在全域布局七条不同主题的绿道系统。在绿道沿线的乡村公园、城市公园、休闲广场等区域植入文化主题,打造景观平台与游憩节点,营造“城乡处处见文化、旅游处处品文化”的氛围,例如建设以武术文化为特色的陈江人民公园,以侨文化为特色的潼侨公园。梳理仲恺高新区城市休闲空间, 在商场、广场、园区等地点,通过“装饰布置+ 活动举办+ 业态引入”进行全方位文化提升,打造优质生活的休闲城区。

 

实施路径三:优势产业文旅化

文化是产旅融合的催化剂。解决优势产业与旅游融合度低的方法,是将以工艺展示为主的传统工业旅游,升级为彰显企业文化、深入产品体验的新型工业旅游形式,以此加强产业的软实力,提升高新区自身的文化向心力。

例如新建一处仲恺工业文化展览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实物参观、工业流程展示、工业工艺体验、VR、AR 展示等方式, 展现仲恺工业记忆,展示工业发展传承,延续工业历史文脉,弘扬工业文明,以工业旅游的形式讲述了一首属于仲恺的工业文化长诗,重塑仲恺工业文化整体新形象。在可口可乐文化体验馆通过可口可乐广告史影片、大事纪展示、环保设计展示,从宣传产品转为宣传其企业文化内核。策划赤岗“智慧研发部落”,以“黑科技产品+ 创新体验”为开发理念,打造集梦想空间、智慧生活、黑科技体验于一体的智慧科创田园社区,让游客从对产品的简单浏览升级为深度体验。

总而言之,高新区产业、生活“ 双升级” 的关键,在于用文旅融合的思维经营城市。通过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并与其他产业进行叠加,从而为传统产业增加亲和力,为城市形象增加魅力,为城市生活增加吸引力,更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推动力,真正意义上打造一个宜居、宜游的新时代高新区。





沪ICP备13011172号-6 Copyright © 2021 KCH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