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21-51212088项目接洽:4001101800 / 13761032326

新闻资讯

News

休闲度假时代滨湖旅游开发应关注的问题

2011-03-03

    中国旅游业经过30年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在可自由支配收入、闲暇时间和消费模式三大促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开始从传统观光游向休闲游、再向度假游转型升级。休闲度假旅游既有高品质的环境之需,又有服务体验之求,拥有优质水景、清新空气的滨湖地区自然也成为休闲度假旅游的必争之地。据统计,自1992年我国设立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来,已开发各级度假区土地面积达4000多平方公里,投资达6000亿元以上,其中1/3为湖泊型度假区,而且许多湖泊已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成为当地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如西湖之于杭州、千岛湖之于淳安、太湖之于无锡。

    当前风起云涌的滨湖旅游开发,一方面满足了市场需求、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在向湖泊不断索取、生态优良的湖泊资源在不断减少。因此,休闲度假时代背景下,滨湖旅游开发不能忽视对湖泊资源的有效保护及合理利用,我们需关注以下一些问题。

    规划先行,政府整体把握滨湖旅游开发方向

    在滨湖旅游开发中,地方政府应让规划先行,做好湖区开发的“舵手”。

    首先,政府要做好滨湖旅游的总体和概念性规划,明确滨湖区域整体发展思路和主题定位,以及地块组团功能分区,做好休闲度假规划的整体把关工作,防止滨湖开发的无序,也从政策角度杜绝开发商盲目圈地现象的发生,同时也要主导发展滨湖环境的优化,筑巢引凤,招商引资。以浙江千岛湖为例,规划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始终把握“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合理布局、永续利用”的原则,合理划分功能区块,使旅游度假区、风景区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实现有机结合。

    再者,要主导旅游资源的管理,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最好的效益,同时要主导开发建设中具体政策的制定,既要制定资源保护的相关政策,又要制定方便、快捷的投资开发优惠政策。如重庆丰都县委为了更好地开发南天湖这块处女地,在大规模招商引资之前,委托国内知名专业规划机构编制南天湖旅游区发展概念规划,从战略高度和空间功能布局角度牢牢把握开发方向,有力推动度假区的有序开发。

    平衡旅游与地产之间的关系

    在2003年、2004年“限字号”房地产新政下,国土资源部下发紧急通知,停止别墅用地的土地供应,清理各类园区用地,加强土地供应调控。由于旅游地产的概念比较宽泛,涉及观光、会议、康体疗养和度假等诸多内容,所有的炒作概念都可以用作推销周边旅游地产主题项目的房地产。对于不少开发商来说,拿下一块土地后,先找一个旅游主题做项目,接着做旁边的酒店、住宅等地产,后者才是其利润和真正目的所在。

    在这种背景下,有较优质景观条件和公众认可度的滨湖区域,往往成为此类地产根植的热土。不少开发商“项庄舞剑”——借发展旅游之名“跑马圈地”,运作房地产开发,以突破“限”字当头的房地产政令,而过度的房地产开发,也容易使滨湖环境容量超载,山水自然环境饱受伤害。因此,除了宏观层面通过土地市场供给和房产信贷政策来挤压旅游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和度假区管委会也要明确开发立场,切实把握旅游与地产的配比关系和开发时序,做好滨湖旅游开发的把关工作。

    寻找滨湖度假区核心竞争力,明晰主题定位

    无论何时,特色化、差异化都是旅游开发的安身立命之本。湖泊资源的同质性决定了滨湖旅游开发必须在定位、产品、项目、设施、服务等不同方面寻求个性化和特色化。实际上,不少滨湖度假区都尝试从文化角度来挖掘核心主题特色,但往往不尽如人意。在笔者看来,滨湖度假区资源纵然有建筑价值、艺术价值、考古价值、历史价值、宗教价值,但归根结底要看它有没有旅游市场价值,因此任何一个度假区,可以挖掘的文化元素及资源之间的选择和组合显得更为关键。

    在这方面,阳澄湖无疑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典型。阳澄湖旅游度假区以蟹为媒,将大闸蟹美食从传统的旅游饮食配套中抽取出来,作为度假区主打的核心旅游产品,成为一种核心旅游吸引物,形成“一蟹三鲜”的特色。通过做足、做深蟹文章,不仅使阳澄湖和大闸蟹饮誉中外,且以美食为发展契机,带动了昆山美食文化产业、渔业、食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昆山产业经济发展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切实加强湖泊开发的区域合作

    我国的湖泊大多存在跨区域管理的情况,出于发展当地经济的考虑,各地都竞相开发,导致重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没有形成内部分工明确、联合对外开发市场的局面。

    以太湖为例,围绕着太湖的无锡、苏州和湖州曾经各打各的牌:无锡称“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苏州说“太湖风光美,一半在姑苏”;湖州则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由于相互争夺客源,旅游开发的边际效益低,很难获得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影响旅游圈的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

    因此,只有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建立以区域联合、概念整合、资本融合为主导的各种形式的品牌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开发旅游市场,才能充分发挥“板块效应”,形成自己的区域特色。正在规划建设中的“环太湖度假休闲旅游圈”,就是以“太湖山水、桥岛风光、旅游度假、休闲健身”为特色,整体规划太湖流域的旅游和休闲资源,积极探索共同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旅游连锁经营,构建大旅游发展框架的一次很好尝试。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滨湖旅游可持续发展

    摆脱城市生活的负效应,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是滨湖度假旅游者的主要动机之一,良好的湖滨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吸引物。但在滨湖度假区的实际开发中,地方政府采取了“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方法鼓励建设项目,这样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开发资金不足、开发速度慢的困难,却因片面“重建设、轻保护”,放松了对滨湖旅游开发的规划管理,不重视滨湖资源的保护,度假区内建设各自为政。所以,滨湖度假区的开发必须树立长远规划、系统开发的思想,将度假区生态环境作为开发旅游的生命源泉加以保护。

    后记

    随着休闲度假时代的全面来临,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度假旅游阶层的逐步成长,我国湖泊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必将迎来它的黄金发展期,直面现阶段的种种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前行。

沪ICP备13011172号-6 Copyright © 2021 KCH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