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汽车营地开发建设
汽车营地开发的流程和要素
旅游营地项目开发的一般流程
汽车营地项目开发核心六要素

营地开发关联行业及部门
|
|
|
|
|
|
|
|
汽车营地运营管理
必要门票消费+出租、出售和多元化的附加值营运方式
方式 | 特点 | 描述 |
---|---|---|
出租营地营位 | 收租 | 汽车营地首要任务是提供给旅游者营位,包括露营营位、房车营位和自驾车营位。对于营位的出租,相当于景区门票的收取,是实现营地运营和旅游者进入的基本条件。 |
出租空闲场地 | 收租 | 营地一般位于野外,拥有大面积空闲之地,在开展营地活动之余,可将场地出租用于会展业务,收取租金并招徕游客来此消费。 |
开发旅游度假项目 | 附加值 | 汽车营地在发展过程中,应同时注意旅游度假项目的开发。汽车营地与主题公园类似,都具有聚揽人气的作用,能够提高该地区故可对知名度,从而带动原本低廉的度假项目的增值。 |
车辆的出租及出售 | 出售 | 汽车营地是出售车辆最好的平台,故可将汽车营地发展为车辆分销商,收取房车等买卖的中间差价。但是,有能力购买房车的家庭毕竟是少数,更为广阔的房车交易市场是通过租赁房车形式实现的。 |
开发收费性的休闲、娱乐项目 | 附加值 | 为吸引房车旅游者来汽车营地,营地的环境良好、风景优美之外,必须有大量的游乐项目丰富营地活动。 |

支出及费用:
土地取得费(包括土地出让、租赁方式) |
建安成本(各类建筑物建成及装修成本) |
设备成本(各项娱乐、服务设施采购费) |
管理成本(包括人员工资、水电费等) |
各项税费(土地增值税、财务费用等) |
其他(包括广告费、设备维修费等) |
汽车营地选址
- 可达性:宜选择高速公路出入口、国道、省道等主要道路沿线周边,距地级以上城市车程宜不超过2小时;
- 场地空间:有足够的场地,能安排一定数量的停车位,面积一般在3000平米以上;
- 周边旅游资源:有可供游客开展休闲活动的环境吸引物;
- 社会环境:包括需求、土地规划和水电等基础设施;
- 自然资源:宜选择在具备植被、河流、湖泊或海岸,日照充沛的地方。
露营地规模具体测算方法:
- 非旅居车(自驾车)、自行式旅居车营位最小占地面积80㎡。
- 半拖挂式和全拖挂式旅居车营位最小占地面积80㎡~100㎡。
- 房车营地规模测算可参考汽车营地计算公式:
所需面积=停车数量×(80~120㎡)1辆车所需的场地面积×2(保持自然环境和开放空间的系数)×2(场内道路管理中心卫生设施等系数)。由此公式得到的是在平地和道路平直的情况下发挥最大布局效率的标准数据。

区域汽车营地发展与布局模式
市场驱动型——发散布局
市场驱动的旅游营地依托城市客群市场,
围绕环城游憩带做发散布局。
资源驱动型——点环状布局
资源驱动的旅游营地依托景区景点、风景区、旅游度假区等旅游资源,在其中点状布局,规模较大需要多个营地时可结合内部环线做环状布局。
交通驱动型——线状布局
交通驱动的旅游营地依托主要交通干线、旅游热点线路等,结合其重要节点、集散枢纽以及疲劳生理期等因素做线状布局。
汽车营地功能分区
汽车营地根据其类型、自身特色及目标客源市场的消费特征设置有不同的功能区,一般而言,都设有综合服务区、宿营区、休闲娱乐区等。
除以上三大功能分区外,营地还会根据自身资源市场需要等对功能区进行延伸或完善,增设度假、旅游地产等功能分区,提供分时独家等服务。

汽车营地空间模式
汽车营地规划受道路交通、地形地貌、植被、光照、通风等自然环境影响,尤其是露营区对场地的地形、坡度、排水等要求较高,另外汽车营地的规划设计必须满足汽车顺畅通行的基本功能,规划时都应结合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等特征分区布置。
汽车营地总体规划按空间布局一般分为以下三种模式:均匀发展型、辐射型、主轴线型。
汽车营地空间布局模式 | 优点 | 缺点 | 适宜建设条件 |
---|---|---|---|
均匀发展型 | 充分利用土地、易于管理、成本低,容易组织交通,道路通常都相互平行,易于识别方向。 | 露营区的景观通常比较单一、乏味,缺少变化和情趣。 |
|
辐射型 | 将分散又相对集中的零散地块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地块的自然条件灵活选择场地用途。露营区独立、景观各异,还可结合环境在露营区内增加娱乐活动场 | —— |
|
主轴线型 | 各个露营区几乎都很独立,可结合所处环境特点开发出完全不同的露营特色;可选择性强,易于周边生态环境的营建 | 布局非常分散,较难管理,服务设施布局也较为困难,对于一些必要设施,每个露营区都需布置,成本较高。 | 适合在风景游览路线较长的大型风景旅游区或景点比较分散的山地环境中建设。 |
均匀发展型营地

- 管理中心一般布置在场地的中间或入口处,方便对整个营区的管理。
- 设置中心位置的功能包括: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区、汽车维修服务部等。
- 露营区为游客提供露营休息的场所,通常较规整的分布在服务区周围。
- 娱乐活动区布置在露营地一侧或周围,主要的娱乐活动和露营区相对独立。

辐射型营地
- 该布局模式汽车营地的管理中心和服务设施中心都建在整块场地的中心或是各块地的连接处,以方便对整个营地各个区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
- 各个露营区根据场地的地形和环境特点,不规则的分散布置于管理区和服务区周围。


主轴线型营地

有一条主道路,各个露营区或活动娱乐区都分散布置于主道路两侧。

营位区布局设计

- 汽车营地建设需与外部公共道路相连通,在营地范围内设置入口区、停车场、管理服务区、营位区、游憩区等主要区域。各区域相对独立,且又相互呼应相互作用,形成整体的营地产品组团。
- 在营地具体规划中,营位区布局设计是整个营地产品的核心特色区,一般分为:
集中式布局、组团式布局、皮圈式布局、树枝式布局、围合式布局、混合式布局。
一、集中式布局
- 特点:营地用地紧张且地势平坦,一般采用紧凑的联排式。
- 优点:占地面积小,容量大。
- 缺点:对场地平整度要求高,且营地密度大,旺季时会给人拥挤的感觉,缺乏必要的私密性,很难提高露营环境的品质。

二、组团式布局
- 特点:用地稍宽裕的营位区可采用组团式布局。由数个营位组成的组团散布在营区中,游车行道组织和连接起来。
- 优点:布局较为紧凑,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营位排列方式节省道路面积,从而节约投资。
- 缺点:营位距离近,容易相互干扰,圆形组团与自然的融合性较差。

三、皮圈式布局
- 特点:以不规则环形形式的道路将各个营位串联起来,通常为单行道环线,各个环线再由上一级道路并联起来,整体布局形式像一个个衔接在主干道上的橡皮圈。
- 优点: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强,可以顺应自然地形改变环线形状;单向环线便于组织交通;营位间距被拉大,空间较为开敞,露营者心里舒适度增强,露营活动品质提高。
- 缺点:道路面积较大。

四、围合式布局
- 特点:沿着道路周边布置营位,并以道路围合出较大而开阔的活动空间,用作集体活动活帐篷营位等,适用于较为规则的平整场地。
- 优点:围合式形成有效的营地边界界面,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私密空间,在心理上给人归属感,促进旅客交往。
- 缺点:因服务范围的考虑,用地地块大小受到限制。

五、树枝式布局
- 特点:由主要车行道延伸出的枝状尽端式道路将各个营位串联起来,通常为双向车道,超过30米的尽端式道路末端设回车场。该布局适用于受到诸多自然条件限制的狭长地形,如山谷、河岸等。

六、混合式布局
- 特点:在实际的汽车营地规划设计中,由于场地大多数位于自然环境当中,用地形式尝尝不规则,且地势起伏等情况较多出现,单一的布局形式不能满足实际的布局要求,这时需要根据实际地形特点综合运用两种活多种布局形式以达到空间利用率最高,并与自然环境恰当融合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