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

漂流的概念
漂流(Rafting)——漂于水上,顺水流动,曾是人类一种原始的涉水方式。漂流最初起源于爱斯基摩人的皮船和中国的竹木筏,但那时候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存需要。如今,漂流已成为一项大众旅游活动。漂流旅游指利用流水自然动力、机动动力或人工划桨,乘坐独木舟、小皮艇竹筏或充气橡皮艇等船只在江河湖海等水域进行的,顺水流而下、体验沿途风光与惊险刺激的水上游憩活动。
漂流的分类
按依托资源:人工水域漂流、自然水域漂流(又分为峡谷漂流、江河漂流和峰林漂流)
按漂流目的:科考漂流、探险漂流、旅游漂流
按驾驭方式:操控漂流、自然漂流
按漂流工具:
漂流工具 | 性能及适用范围 | 操作技术 | 乘坐人数 |
---|---|---|---|
橡皮筏 | 柔韧性好,耐礁石和险峻河谷,应用范围最普遍 | 较易操作 | 2-6人 |
竹筏 | 风平浪静的河段 | 不易操作 | 2-8人 |
小木船 | 河道较直、少弯道礁石的河段 | 难于橡皮筏 | 4-8人 |
特殊工具 | 陕西、甘肃段黄河的羊皮筏漂流;浙江天目溪的龙舟漂流;新西兰皇后镇的喷射快艇 | —— | —— |
按难度等级(美国河流探险协会):
难度等级 | 难度描述 | 浪高 |
---|---|---|
一级 | 水流平缓,浪小有规律,基本无需操控 | 不超过1m |
二级 | 初级难度。中等浪头且有规律,形成明显通道。很低的暗礁或跌水,很缓的弯道。 | 1m |
三级 | 中级难度。水流较急,不规则,可能有时难以避开,会使漂流艇进水。 | 1.5-2m |
四级 | 难度较大,浪高且有力,翻腾的旋涡及形成的“水洞”变化无常,需要在翻腾的涡流中准确地控制游艇。有较大的障碍物、暗礁、跌水和危险的岩石无法逾越。 | 3m |
五级 | 专家级。水流湍急,有很难逾越的变化无常的大浪、大跌水、突然地转弯、大的障碍物和急的旋涡,或旋涡很小但转力很大。急流持续距离很长,水流路线复杂,有几种复杂地形相结合,水流中有很多障碍物。 | 超过3m |
六级 | 极度困难,就象从尼加拉瓜大瀑布上翻下来。在猛烈的、变化无常的水中,基本上不可能控制漂流器具,(现阶段)不可实现。 | —— |
漂流的发展历程
世界

北美洲格陵兰岛上爱斯摩人依靠皮船、印第安人依靠树皮舟、中国的竹筏木筏的涉水活动
美国人将退役的橡皮艇改进为漂流工具,随后科考性、探险性、商业性的漂流活动逐渐发展
专业的运动(皮划艇)及大众性的休闲娱乐活动
中国

特点:将漂流视为爱国精神的表现,几次首漂发生重大牺牲和伤痛,此后,我国漂流探险整整沉寂12年。
- 1985年6月20日—7月24日,尧茂书抢在美国人之前漂流长江,遇难。
- 1986年6月—11月,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中国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中美联合长江上游探险队“首漂长江”,11人遇难。
- 1987年4月—9月,北京青年黄河漂流探险科学考察队、河南黄河漂流探险队、马鞍山爱我中华黄河漂流考察队“首漂黄河”,7人遇难。
特点:不谈政治意义,将漂流视为个人探险活动,更理智、科学和冷静的对待漂流。
- 1996年,王琦、丁凯、于涓涓参加中美怒江漂流。
- 1998年4月9日—4月12日,中国首届国际皮划艇漂流大赛在贵州马岭河举行。
- 1998年4月15日—4月19日,中美德联合技术漂流队试漂南盘江。
- 1998年5月30日—8月8日,中国珠江漂流队漂流珠江。
- 1998年9月—12月,中国雅鲁藏布江科学考察漂流队漂流雅鲁藏布江。
特点:逐渐成为大众休闲娱乐活动,漂流旅游发展迅猛,成为我国夏季旅游新兴热点之一。
- 2001年,广东清远漂流人次2万,2004年达380万;2012年5月,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授予清远市全国第一个“漂流之乡”的称号。
- 2011年,长沙漂流旅游收入超3亿元。
- 1998年4月15日—4月19日,中美德联合技术漂流队试漂南盘江。
- 2012.6.20,都江堰市虹口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第一个“中国漂流小镇”称号。
- 国内已有各类从事或包含漂流项目的景区1500余家。
漂流旅游的相关规范
漂流旅游态势
阶段——漂流旅游从2000年左右开始兴起, 2006~2013年迅猛发展。
速度——漂流数量呈现年均30%以上的增长。
如浙江省的漂流在2004年为15家,到2013年达200家左右,仅2013年半年,就猛增近一倍;湖北省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漂流数量分别为22家、32家和45家。
规模——日均接待游客量1000—10000人不等,大多在2000-4000人左右。如2006年清远市接待漂流人数达380万人次;2011年仅长沙市的漂流收入就突破3亿元。
空间——东南多西北少。
由于依托天然河道,所以受资源影响很大,集中在雨水和山地资源丰富区域;浙江、广东、广西、江西、湖南五省占据全国50%以上的漂流景区。

省份 | 2013年漂流景区数量(个) | 2014年漂流景区数量(个) |
---|---|---|
浙江 | 189 | 236 |
广东 | 159 | 156 |
广西 | 125 | 98 |
江西 | 120 | 86 |
湖南 | 111 | 71 |
安徽、湖北、四川、河南、福建、黑龙江、辽宁 | 50-100 | —— |
贵州、重庆、云南、海南、江苏等 | 50以下 | —— |
数据来源:百度地图
漂流旅游为何火
根本因素——市场需求驱动
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
近年,国内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需求从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的加速阶段。
传统旅游转型依托
漂流旅游依托于名山大川等传统观光景点周边的山地河川开发,是单一观光旅游向综合旅游区转型的有效丰富和旅游吸引。
重体验,亲自然
一方面旅游日趋日常化,另一方面,旅游本为典型的体验经济,尤其都市人群的这种需求特点日趋明显。
典型的体验式旅游
漂流的参与性、刺激性、亲近自然等特点,正好符合市场的需求。
关键因素——投资小、回收快
一个漂流一般投资数百万,一年接待游客数十万,价格基本都在100元以上,年利润率20%以上,早期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仅2-3年,甚至1年。